2020-06-05
5G 是近来相当红的 Buzzword,根据厂商描写的美好愿景:
有了 5G 之后,所有东西都能连上网 ,带来更好的智能生活,并且 VR、AR、4K、8K 等新技术有了 5G 的频宽加持,能够替人类带来更美好的影音体验。真的吗?
厂商把 5G 讲成这幺多应用的救世主,说词是因为频宽变高了,可以即时快速的传递这些大流量的内容,那幺这些应用就会大受欢迎。但眼前这些美好愿景还办不到,是因为 4G 频宽不够用吗?明明就不是啊!
如果之后以上的关键因素都解决了,确实这些应用会用到更高的网路频宽,但还不见得是行动网路频宽。目前很多人家里的网路已经到达 100Mbps,先让这些人愿意在沙发上看 VR、8K,再去想他们为何要走在路上用 5G 来做这些事吧。
那幺眼前的 5G,到底有什幺意义?我们以移动性的观点,来看两种网路分类:
所以 5G 可以取代定点网路,只是稳定性会比较差。
当所在地不方便架设定点网路,对于网路稳定性不这幺讲究,且 4G 网速不够用的时候,就适合用 5G。譬如你在一个地方办短期活动,有 1000 人参加,没有现成的定点网路,那就用 5G 分享器衔接 Wi-Fi 提供给使用者。
听起来好像很弱,而且跟一般人无关?对,所以厂商才扯出了 VR、AR、4K、8K 这种应用,听起来比较威。
所以 5G 对一般人没用?也不对。根据 Open Signal 的网路体验报告,台湾的 4G 平均网速约是 30Mbps,这样的速度是非常够用的,但在极端的状况下会不够用,譬如在上下班时间挤捷运的时候,由于网路是共享的,在一小块地方挤了一大堆人,每个人分到的频宽就会小到不够用,甚至连不上。
也就是目前 5G 的意义只有两个:
未来一年内,5G 就这样而已。
再之后呢?
我们就来看一下,厂商宣称的 IoT、VR、AR、4K、8K 吧。
首先,在移动环境下看 4K、8K 是不合理的,因为以手机的尺寸来说,1080P 以上的解析度,人眼根本无法分辨,4K、8K 应该在室内用大尺寸的电视看才是合理的情境。
而 VR 应该在室内使用,因为戴上 VR 眼镜之后,无法看到外部环境,没有必要在室外用 VR。
以上两大类都必须在室内使用,也就是使用定点网路而非 5G 才是合理的。
剩下 IoT 跟 AR 了。
IoT 是很大一种类别,设备的变化性很大。冰箱、电灯、电表、汽车、工业设备…无一不可称为 IoT。但如同前面说的,5G 不是第一个 1Gbps 等级的高速网路,而是高速行动网路,在室内本来就应该用如光纤+Wi-Fi 这样的定点网路,其稳定性远大于 5G。简而言之,所有长期的室内 IoT 都不应该用到 5G。
户外的 IoT 有哪些呢?车子、交通号誌、监控相机等等的。但车子不太适合使用 5G,主要是因为 5G 讯号穿透性差,当车子在不同地点穿梭时,讯号必然会时好时坏,稳定度不理想,还不如使用 4G。
有一些网路文章提到,5G 的网路 latency很小,正适合车联网这种需要快速反应的应用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4G 的 latency 是 0.05 秒,其实已经足够快,行动网路最大的问题并非 latency 而是稳定性,一个讯号不稳就是好几秒的卡顿,而且由于物理特性的关係,5G 的讯号会比 4G 的穿透性差很多,更容易不稳。
户外定点的 IoT 则是 5G 的适当场景,如户外监控相机就很适合 5G,因为其流量大,且是定点,如果已确认该点的讯号良好,讯号的稳定度是比较不会变化的。但如果要做监控相机的厂商也不用等 5G,一般 1080P 的串流影片流量约 3Mbps,现在的 4G 就够用了,可用4 G 开始做,等到之后 4G 被越用越满,分到的频宽不够,再升级到 5G。
那 AR 呢?长期来说,我认为这是最有可能高度使用 5G 的新世代应用,或者该说,「智慧眼镜」可能是最需要用到 5G 的革命性应用。这个议题比较複杂,我之后再写一篇专文来探讨。
那幺两、三年内,到底 5G 能带给我们带来什幺新应用?
我们来看一下,网路速率跟应用的对照,了解一下普通人对频宽的需求。
这有几个好处
在实际应用场景上,产生的效应是
虽然有人会质疑,这样会不会有隐私权的问题,但如同现在大部分人的 email 都被Google看光光,大家却觉得很习惯。历史事实告诉我们,只要产生的利益够大,消费者并没有这幺在乎隐私权。
意思是说,使用者手上的本地端电脑,并不需要负担运算的工作,而是把使用者的操作讯号,传递给云端的超级电脑,云端再把运算过的画面传回给使用者手上的电脑播出,因此本地端电脑可以做的非常阳春,只要负责显示跟输入就好,减少成本跟体积,却有高级电脑/手机的效能体验。
类似的应用十几年前就有了,但一直都未到普及的地步,像是 windows 的「远端桌面」,目前还是专业的工程师用在专业用途。「云端游戏」则是一个热门的领域,早在 2010 年就有 OnLive 提供这样的服务,之后包括 Yahoo、Sony、NVIDIA,以及 Google 即将推出的 Stadia,都想抢食这块大饼但也还没有人成功。
以「全时云端运算」来说,4G 网速已经能够提供很好的体验。但 5G 可以确保,即使之后更多人使用这些新应用,也不会有塞车问题,提高市场机会,让厂商更有动机去投入更多资源推动,更有机会形成一个普及的生态系。
5G 不会带来什幺立即性的突破,而是成为稳定性差一点的定点网路。使用在户外定点的场景会更合理,包括户外定点办活动、户外监控摄影机等。
5G 在未来两、三年之内的影响,主要是让现在技术已经成熟、但市场还不成熟的产品,更有机会成功,包括无感云端硬碟、全时云端运算等。
更长远来说,未来的 AR 眼镜或智慧眼镜,结合 5G 以及 AI,将会有媲美当年智慧型手机的革命性突破。至于细节,且待我下回分解吧!
欢迎加入 AI Taiwan FB社团,了解更多我对科技的观点。
论坛时间:2019-08-23、24 09:30~16:30
论坛地点:110台北市信义区信义路五段1号
「5G元年」到来,你準备好迎接这波红利了吗?INSIDE的5G未来日论坛,产官学专家将到场,带你了解5G将带来的商机以及探索生活应用的新可能!
-->点我报名